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随着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陆续发布,截至8月28日,已有招联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等9家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数据出炉。
在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指引下,今年上半年银行、消费金融机构都加大了消费信贷的发放力度,消金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面对不断加剧的行业内卷,消费金融机构如何应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哥”利润下滑,多家机构增长迅猛
在已披露数据的9家公司中,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长迅猛,分别实现净利润2.82亿元、4.46亿元、0.89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107.73%、90.60%、78.00%,长银五八消金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15.26亿元,同比增长55.71%。
宁银消费金融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宁波银行在2021年收购华融消金,宁银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实现净利润0.91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净利润0.26亿元。
2021年开业的蚂蚁消费金融在经过2年发展后,在今年上半年将注册资本由85亿元增至185亿元。据其股东宁德时代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对蚂蚁消金在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损益为4419.98万元,若按增资后宁德时代的出资比例3.46%计算,蚂蚁消金今年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75%。但据记者从接近蚂蚁消金人士处了解到,由于今年上半年存在大幅增资变动,该推算方法并不准确,蚂蚁消金的实际盈利情况大约在4亿元左右,与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4.65亿元基本持平。
不过对于消金“一哥”招联消费金融而言,尽管其依然以近百亿营收与千亿资产规模稳坐行业第一宝座,但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3.66亿元,同比增长约11.28%,实现净利润约为18.62亿元,同比下降约3.87%。这也是招联消金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截至2023年6月末,招联消金总资产为17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5.4%;总负债1546.11亿元,较上年末的1472.80亿元增长4.98%。
招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形势,招联主动前瞻风险,持续稳健经营,加强整体资产结构调优,推动降本增效管理升级,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发展。7月27日,中诚信国际维持招联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对招联业务规模、资产质量、经营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认可。
光大银行持股60%的阳光消费金融同样出现业绩下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约22.73%,2023年6月末阳光消金总资产114.49亿元,较2022年末的124.77亿元减少8.2%,净资产12.49亿元 。
此外,今年6月刚刚获批开业的建信消费金融在6月末的总资产73.83亿元,净资产71.98亿元,录得净亏损200万元。
而小米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再度出现亏损,录得净亏损570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净亏损9300万元亏损同比缩小38.84%。截至2023年6月末,小米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61.89亿元,净资产14.59亿元,较2022年末净资产15.16亿元缩水约3.76%。
加速拓展自营渠道
在多家消金公司等实现业绩增长的背后,是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自营渠道的拓展。
今年上半年净利几乎翻倍的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都是由线下业务起家的公司。
作为2010年获批开业的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背靠国有大行,中银消费金融却远远未达第一梯队。中银消费金融从2021年开始逐步改变以线下业务为主的展业模式,据中国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中银消金加速线上化转型,针对疫情下消费者基础民生、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贷款余额618.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87%,线上贷款余额占比52.24%,较上年末提升17.1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中银消金获批任职的第二任首席财务官车宣呈也具有丰富的网络金融从业经验。公开信息显示,车宣呈曾先后任职于浙商银行、蚂蚁集团、南洋商业银行,曾担任网商银行、招商银行旗下直销银行的财务负责人。
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大增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更是行业内以“只做线下直营”著名的消金公司。但到今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也开始招聘线上渠道拓展、线上运营岗位相关员工,并公开招标线上运营平台委托开发项目,不过由于合格投标人不足三家,本次项目招标做废标处理。
过去注重线下市场的消费金融公司为何关注线上业务?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疫情推动业务线上化与机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近年来数据治理规范、数据安全规则更加清晰,线上业务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合规,为消费金融机构具备持续开发线上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线上推广挑战犹存
然而,利率“内卷”与流量端获客成本激增已成为消费信贷行业整体面临的挑战。
该机构高管向记者坦言,在持牌消金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同时,传统银行也加大了资源投入,争夺消费贷市场份额,特别是在线上业务方面,流量与数据成为其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传统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高频的生活服务类流量入口,对新生代客群的触达手段极为有限,以往传统的广告营销方式进行线上获客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客户资质相对不可控。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性银行的消费贷平均利率水平为3.57%。多个国有行和股份行,包括部分在个人消费贷领域较为活跃的城商行,消费贷最低利率都可以做到1年期LPR以下。
而消费金融行业资金成本远高于银行,据记者了解,消费金融公司从银行获得的同业拆借成本一般在2.5%-5%,发行金融债的融资成本在3%左右,银团贷款利率也超过3%,发行ABS的成本在3%-7%。这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与银行消费贷形成差异化竞争。
另一个问题在于线上获客成本的增加。
今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发文指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还存在细分客群能力不足,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围绕消费场景自主构建业务渠道获取客户的能力与意愿不足,除头部少数公司依靠多年品牌声誉积累的客户与渠道,具备一定自主获客能力与客群细分能力外,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依靠以头部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助贷机构推荐获客。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研究团队在相关报告中指出,线下获客模式下,消金公司的获客成本主要来自于分支机构租金、地推团队成本、代理人分佣等等,其优势在于客群质量稳定,地推团队的薪资与分佣成本远低于流量投放。
如今,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放开和消费场景稳步恢复,也有部分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重新招募地推团队线下展业,例如招联消费金融特享贷、小微贷产品;尚诚消费金融的大额精英贷与白领贷;锦程消费金融的烟草贷和乐居贷等。
标签: